贵阳正宇铁路医院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最新新闻 >

用弗洛伊德理论解释何为生闷气——善良的精神

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2022-06-12T08:38

笔者不得不先给生闷气下个粗暴的定义,即:不以实践的姿态解决矛盾,而仅仅表现为自我内耗或非目标对象的外化。

如何理解这种行为的发生学机制,笔者斗胆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做尝试。

首先是某一对象源头对外界产生影响,这一影响在主体自我中产生外界知觉,包含有物理、身体上的以及精神、心理上的;外界刺激迫使主体寻找其产生原因及对象,这时对象化过程开始了。

根据对象化过程对其进行分类是必要的。种类型是对象化过程短路,即找不到对象源头;第二种是对象化过程断路,即主体被作为大他者存在的外界律令、权威统摄,对象化过程被阻断;后一种就是对象化成功,主体与对象处于平等或缓和的关系。虽然这三种情况终殊途同归,但前两种的机制大体到这就被迫中断了,而后一种的机制却更加复杂,在同一阶级中这种类型为常见,因此下面对其做进一步论述。

生闷气的原因是对象的行为触犯了主体的自我典范或者身心。外界知觉对于自我、超我而言成为了异己的存在物,由此主体产生了侵凌性的死本能,即一种来自本我的无意识的进攻性、毁灭性的力量。这种死本能不能由于对象化过程的失败而被阻断(即第二种类型),而且那个对象就在面前。与此同时,同样来自本我无意识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相抗拒,并且出于各种原因所塑造的严厉的超我也对死本能进行一定的压抑。现在还只是超我与本我之间的斗争。它们斗争的场所——自我——也因此变得异常复杂。心理医院

自居作用指的是主体由于对外投射大量力比多,自我中产生了他者人格、他者认同。

死本能代表着对他者的律令、残酷,生本能代表着理解他者、成为他者。起初是主体通过超我、死本能批判外界客观存在的他者,而当投射力比多,生本能开始作用后,超我以及死本能却开始对抗被内化为他者的自我。自居作用终究是虚假的对象化,自我构建的他者无不染上主体之色彩,成为主体的化身,拥有跟主体一样的属性。由此就开始了内耗。

因此生闷气主要的并不是意识中的主体以律令对抗外界对象,而是在无意识中,通过自居作用,超我与死本能对自我中的他者残暴,而这一他者恰恰就是自我本身。自我成为了他者,并接受到来源于自己的无情抨击。在这种主客颠倒的情况下,自我感受到巨大的内在分裂与痛苦,他者变得懦弱,请求得到原谅。通俗来讲,就是无意识中把自己放在了对象的位置上去,自己接受来自超我的律令约束以及死本能的残暴,这是自我所无法容忍、极度厌恶的,矛盾心理由此产生并产生移情效果,主体把这种痛苦投射给了对象,所以不忍心也不敢把痛苦外化。有人会回想起自己受到过的欺凌,当自己成为施暴者给他人强加外部律令会感到异常反胃。这种同时在严厉的超我和附属于超我的自我之间形成的张力,我们称其为负罪感。负罪感是对外部权威的恐惧的直接表现,是对自我和这个权威之间的张力的承认。它直接产生自对权威之爱的需要和本能满足的要求之间的冲突,而如果这种欲望受到抑制,它就会引起进攻性倾向。负罪感的这两种层次——一个来自对外部权威的恐惧,另一个来自对内部权威的恐惧——在这种行为中相互重叠。心理医院

总体而言,生闷气是一种以他者自居的自我与超我本我斗争的内耗行为,终被负罪感和移情作用所阻断。这是一种损己利人的心理机制,在我看来是善良的精神病行为。而造成这种机制的关键就在于个体人格。

贵阳正宇铁路医院是一家以治疗精神心理疾病为特色,集医疗、保健、科研、咨询、预防于一体的专科医院。设有失眠抑郁诊疗中心、精神卫生诊疗中心、心理咨询中心、青少年康复中心等重点科室。开展抑郁、失眠、焦虑、精神分裂、头痛头晕、神经衰弱、心理障碍、植物神经紊乱、癔症、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疗与技术研究,为患者提供全方位、高品质、精益化的医疗服务。

Copyright © 2021 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版权所有 贵公网安备 贵公网安备:52010202003128号